蓝琛资讯网蓝琛资讯网

北京三甲工作近十年,我为什么坚持带78岁奶奶在县医院抗癌?

作者:李英、北京乙酰半胱氨酸

「我就是甲工专业的,请大家优先听我的作近三国:汉中祖意见。」

年初,年为奶县78 岁高龄的什坚岁奶奶奶传来癌症的噩耗,作为家里唯一学医的持带人,还是医院小辈的李英主动领请决策者之位。

北京三甲医院工作近十年,抗癌在家人的北京质疑与犹豫中,她顶住压力,甲工以一名专业医者的作近身份决定让奶奶留在县医院治疗。回望这段变为癌症病人家属的年为奶县日子,她说想起还有些后怕。什坚岁奶

以下是持带李英的自述。

当癌症消息传来

我的医院老家,是渝西边陲上一个三县交界的小村子。或许是因为中国人传统崇尚「龙」,如此偏远、贫困的小村居然有着「回龙」这样响亮的名字。

作为家中的长房长孙女,我一直以做弟弟妹妹的榜样为自我要求。研究生毕业后,我进入儿童医院工作,穿着白衣,每天处理着各种肿瘤患儿的用药问题,忙碌却充实。

我坚信,我的专业能「帮到」最亲的人。只是没想到,这天会来的如此之早。

今年开春,奶奶告诉小叔叔,她便血了,看起来量不小。

奶奶今年 78 岁了,养育了三个儿子,三国:汉中祖又拉扯大 4 个孙辈,久经骨质增生之痛,已不复年轻时的板正,得弓着背,拄着杖才能缓缓前行。但基本还算得上健康,高血压糖尿病之类的,一概没有。

孩子们、孙辈们都不在身边,自由职业的小叔叔是奶奶最依赖的人。听说奶奶便血,小叔叔立即反应,隔天就开车回家带奶奶去县医院检查。

我记忆里的县医院,是一个四五层的小楼,正门处挂着大大的红字「荣昌县人民医院」,里面是当时很时兴的马赛克装修。要不是这次奶奶来就诊,我都不曾意识到家乡的医疗水平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 年前破败的院子如今俨然已经翻新成了一个气派、现代化的医院。(现为重庆市荣昌区人民医院)

唯一不变的是,对于我们村里人来说,它一直都是离当地人最近的专业医院。

奶奶挂了消化科,医生问诊后开了肠镜检查,取了病理。让一周后拿病理结果,但肠镜检查的报告当时就得到了。

小叔叔拿到报告,第一时间拍照发给我看,报告上写着:「距离肛门约 10cm 处可见菜花样增生凸起」。我心里立时擂起鼓,这个描述我太熟悉了。我立刻打电话给小叔,告诉他这可能是个不好的提示,让小叔有个心理准备,并且勤问着点病理,出来了立即去取。

肠镜检查报告

图源:本人提供

一周后,病理出来了,我的猜想得到印证:直肠腺癌。和在北京的大医院一样,经过二次染色、复核,确认这毫无悬念就是癌症。

当年在进入儿童医院工作后,我曾全脱产一年,去成人医院学习抗肿瘤。在这里,我学到了许多全新的病种,成人的瘤种和儿童真的差别太大。我初到成人肿瘤医院学习的时候,似乎心里有个声音:现在学的不见得能用到你日后工作中,不见得用在你遇到的病儿身上,但也要认真学,万一将来家人有需要呢。

也许一切冥冥中自有定数。这一刻,我万分感谢那一年的自己,曾尽己所能系统学习了成人肿瘤的药物治疗和辅助治疗,掌握了学习方法和处理问题的技术要领,结业回院。

从「学医的孩子」到「可靠的医者」

奶奶患病的消息不胫而走,整个家族的关心纷至沓来。

我们家还是个大家庭,爷爷辈兄弟 5 个,太奶奶走的早,爷爷是长兄,奶奶是长嫂,对叔爷爷们关照不少,从小我们家就是这些叔爷爷们的中转站。

奶奶这一边,舅爷爷和奶奶自幼丧父,姐弟俩感情很深,舅爷爷家的两位表叔跟奶奶很是亲近。而舅奶奶三年前诊断出胰腺癌晚期,不过一个月便痛苦地离去,这更让「癌」这个字眼成为家人心中的一根刺。

一时间,各种各样的建议飞进了家门,亲戚们纷纷建议奶奶立即转院,去市里,甚至北上来京,一定要做到「尽心尽力、不留遗憾」。

虽然广泛征求了意见,但家里却没有人站出来拍板说话。爷爷将近 80 岁了,直言他不适合来做决定,让我们年轻人商量着办;按理说作为长子的我爸爸应该是做决定的人,但他性格温和,不愿与任何人起冲突,很难说出个「不」字。

我是爷爷奶奶看护着长大的留守儿童,自小和奶奶感情深厚。家人们犹豫不定,但癌症需要争分夺秒。在一片乱糟糟中,我跳了出来,主动请缨当这个「决策者」。

远在北京,我给在家的小叔打了很长一通电话,主旨就是:我是专业的,优先听我的。我们还建立了核心成员之间的病情沟通群,以便和大家及时反馈我的专业判断。

李英在群聊内的沟通

「一个在北京儿童医院搞儿科的,是不是不懂老年病?」这种质疑不是没有,也不是没有道理。但我获得家里大部分人的信任,靠的不是这一时的强硬,而是日积月累的影响。

我还在读本科的时候,叔叔得了痛风,老来问我这个「学医的」怎么办。我是个药学生,而且大一还在学化学、物理等理科基础课,唯一算得上医学基础课的就是人体解剖学。但为了叔叔,我一头扎进图书馆,去查痛风的病因、病症,使用的药物、作用的机理、饮食控制等等。我给出的建议和叔叔去医院就诊得到的专业意见相互得到了印证,这是我和家人之间建立信任的基础。

后来我学习了诊断学,触诊发现了堂妹存在甲状腺肿大。在爸爸得了糖尿病后,我又开始一点点和他分析病情,怎么应对空腹或餐后血糖升高。这些都让他们意识到,我是专业的,虽然不是专科医生,但我还是有基本的认知和学习能力。

但面对此次奶奶的手术,压力并没有因此消失,反而更加谨慎。每取得一步结果,我都会和大家解释,这个结果是好是坏,这个结果意味着什么,在这之后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我在群里首先解释了直肠癌的诊断,告诉大家目前奶奶只是拿到了病理,还不清楚全身受累情况,当务之急是要做全身评估,决定之后的治疗方向。

检查、诊断、治疗的每一步,我都给家人详细解释和预演,结果出来后也都被一一「押中」,就像卡扣一样环环相扣,质疑声也渐渐小了。

唯一反对的人,是我妈。在妈妈的眼里,我依然是个孩子,挑大梁意味着有成为众矢之的的可能。但我知道,时间不等人。

力排众议,留在县医院治疗

我这边迅速开始动作,查直肠癌诊疗规范,看分期和后续治疗策略。

万幸的是,直肠腺癌相对于肺癌、胰腺癌等恶性肿瘤来说,没有那么复杂。目前相关的诊疗规范非常完备,即使我不是专科医生,学习之后也明确了直肠腺癌后续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治疗方案。

「要不要去市里、甚至北上来京」,这是家人们得知奶奶患病后最大的争议。给孩子吃最好的食物,给老人看最贵的病,这是大多数家庭所认为的「尽心尽力」的关怀。

但留在当地治疗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爷爷奶奶都有新农合医保,留在县城治疗,医保报销比例更高;在熟悉的环境,家人们也更能节省精力用于术后护理;就住在县城,亲戚朋友方便来探望,奶奶心情会更好。

那么,县医院,行不行?

我让小叔去问,但小叔有些茫然,他不熟悉这个疾病,也不了解医院的就诊流程,更不认识在县医院工作的人。

还得我自己来。在北京,看病必须要提前预约,当天现场挂号很可能看不上病,我也养成了提前在网上浏览的习惯。

由于县医院还没有推出官方 App,我就去了他们的官网。网站建设的还不错,不输一些大三甲。在科室介绍里,官网显示直肠腺癌的临床治疗是普外的优势病种,写在非常亮眼的地方。显然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他们能力范围内的手术。

普外科科室简介

图源:荣昌区人民医院官方网站

确定了县医院有手术能力,下一步就是联系主刀医生。当地医院的诊疗习惯是首诊医生即手术医生,我便特意依据官网介绍,将专家按级别从高到低罗列出来给到小叔叔,让他按着我给的表去挂号。

「照着这些人你优先看一下,如果第一个没有就看第二个,第二个没有我们就看第三个……」

小叔当天下午就去了,「第一个今天不出诊,第二个今天也不出诊,只有第三个行不行?」

「行。」

挂上了第三位医生的号我们才知道,这是科室的副主任。医生的回复非常中肯,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不能说经常做,但我们能做」。他们给出的治疗方案也遵循了诊疗规范,指南依从性很高。他还表示,如果我们住院,他会亲自手术。得到这样的回复,家人们也不再坚持转院,选择尊重我的决定。

在去和医生沟通前,我们尚没有系统的检查结果,只有典型症状和肠镜病理。在我自己工作的医院,初步检查时我们就会和病人尽可能透彻地交代病情。

面对一个淋巴结肿大的孩子,尽管在没有检查结果的时候无法下任何判断,但我们也会和家长解释每一个检查的目的:

比如查血常规,是为了看血细胞数量和比例是否异常,预测骨髓会不会有事儿;做 B 超呢,是用无创的方式看看淋巴结的大小和结构;如果还不能判断,必要时再做淋巴结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取病理,用金标准来判断;全身的 PET-CT 是为了了解全身其他地方还有没有受累,拿到干预前的基线……

基于这样的工作逻辑,我和小叔梳理了和医生沟通的流程,模拟了可能遇到的情景:

「假如说到有三个淋巴结大,这时医生就停下了,不要害怕,你接着问这意味着什么。」

「医生可能说没关系,增大不明显,可能是反应性的,不用切;或者说,CT 有强化,可能是坏的,得清扫,切下来之后再做病理以明确它的性质。可以再问一下,如果要清扫淋巴结,肠断切除手术怎么做,还能微创做吗?」

不得不说,我们的速度很快。周三拿到病理报告,周四看了普外医生,周五进行 CT 检查,周六被收住院,奶奶的手术安排也在按部就班的进行。

陆陆续续地,消息出来了。CT 检查报「无全身转移,无腹腔转移,但病灶周围多发小淋巴结影」,有手术机会。结合前面肠镜报「肿物距离肛缘 5~10cm」,有保肛机会。

我立刻在群里和大家进一步解释:「依据指南,我们最好的情况是直接从肛门进去做内镜手术,把肿瘤切掉,不用造瘘,创伤最小。但是因为奶奶有可疑的淋巴结转移,一定要把淋巴结清扫了,所以需要做微创,就是肚皮上打几个洞进去切掉不好的肠段,再缝合。还得在前面造一个瘘,等肠子长好。」从病理报告到 CT 检查,家人们跟着医院和我环环紧扣的结论,越来越踏实。

在手术签字前,我通过小叔的手机和医生做了最后的沟通。「没问题了小叔,签字吧。」

由于奶奶上了年纪,肺通气有点问题,重新由麻醉医生评估后,手术由周一调整到周三第一台:全麻下行腹腔镜辅助下直肠癌根治术。

术后病理:结肠腺癌,PT2N0M0 IIA 期,术后无需放化疗。奶奶术后住院 7 天,一切恢复得很好,顺利出院了。

大家都为奶奶松了口气,妈妈也为我松了口气。

奶奶术后 1 个月,李英回去探望时的合影

赞(2329)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蓝琛资讯网 » 北京三甲工作近十年,我为什么坚持带78岁奶奶在县医院抗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