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琛资讯网蓝琛资讯网

素昧平生,却在清明时节献上鲜花与思念,只因——你的名字烙刻进我的生命里

原标题:素昧平生,素昧上鲜生命却在清明时节献上鲜花与思念,平生只因——你的却清重生即新生名字烙刻进我的生命里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胡蔓 曾莉 通讯员 杨清煜 实习生 徐贡

没有墓穴,没有骨灰生命的明时名字最后遗爱人间

——感动,我们会永远记得你

3月30日11时,节献进石门峰纪念公园武汉市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广场。花思

“老伴,烙刻里我来看你了,素昧上鲜生命下次再来的平生时候把你的相片带上,粘在你的却清名字旁边……”轻轻地摩挲着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碑上“吕育恩”三个字,头发花白的明时名字李腊梅喃喃地说。

老伴是节献进她曾经相濡以沫的伴侣,也是花思她心中的英雄。“老吕虽然是烙刻里一个普通工人,但很早就决定捐献遗体。素昧上鲜生命在他的带动下,我们一起填了《遗体器官捐献申请登记表》。我们想,遗体捐献出去就可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眼角膜或许会给某个人带来光明,重生即新生这是多么有意义的事!”2013年,68岁的吕育恩过世,李腊梅在悲痛中完成了老伴捐献遗体的愿望。9年了,每逢清明前后,她一定要来看看老伴,跟老伴再絮叨几句。

连日来,陵园里,一束束鲜花默默地摆放在纪念碑前,寄托着无限的哀思。这是从四面八方赶过来悼念的人们献上的,他们有的是遗体捐献者的至亲、至爱,但更多是从未谋面的陌生人。

“不论怎样,这份景仰总能隔空激荡着我们。”武汉大学大三学生徐雯婷说。

72岁的陈奶奶特意从江夏赶来,追思和悼念遗体捐献者们。看着红花岗岩上苍劲有力的“人道、博爱、奉献”字刻,陈奶奶非常激动。她说:“遗体捐献者思想境界很高,从心底敬仰他们。我和老伴都是党员,就要做对国家有利的事。”去年,她提出捐献遗体的想法,得到老伴的支持,他们决定一起捐赠遗体。

广场纪念碑上,2000多个遗体捐献者的名字熠熠生辉。他们中有领导,也有普通人;有16岁的孩子,也有105岁高龄的老人。现场,人们排着队,有序地站在遗体捐献纪念碑前,凝望着相识的、不相识的名字,献花、鞠躬。

“每一位遗体捐献者都有一段感人的故事。他们奉献的不仅仅是遗体,还有宝贵的精神财富。”武汉市红十字会业务部负责人骆钢强介绍,由于遗体器官捐献事业的发展,原纪念碑已不能满足实际需要,该广场目前在我国为最大规模,其镌刻名字的设计容量为50万个。

请不要为我悲伤,在这个世界上最幸运的是生命与生命的相遇

——感人,你们是伟大的奉献者

“遗体捐献,就是以无用之躯,尽最后有用之力,让更多的生者找到希望,让更多的医学难题得到破解,让生命散发出人生最后一道光芒!”这是省老领导沈因洛提出捐献遗体时说的。2016年2月,沈老走了,捐出遗体以供医学研究之用。他用最后的大爱,为他人点亮生的希望。

“捐献者们的示范效应,正一步步感染着更多的人。”骆钢强说,每年清明节前后,武汉市红十字会及各遗体器官捐献登记站都会迎来一波登记高峰。

汉阳区老年大学成立了武汉首个遗体捐献志愿服务小组,成员90人,且还在不断增加。他们中,上有80多岁的高龄老人,下有50岁左右的中年人,他们自发组织起来,不仅自己志愿捐献遗体,还多方奔走进行宣传。

“捐献遗体,我想为社会再做最后一点贡献。”今年2月26日,罗田县抗战老兵刘靖在家中安详地合上双眼,走完了105年的人生旅程。遵照老人生前遗愿,其遗体捐献给武汉大学医学部。

去年3月中旬,感知到自己的身体状况不容乐观,16岁的“渐冰人”汉汉(化名)郑重地向父母提出了请求:“如果我去世了,请把我的整个身体捐献出去。器官可以救助更多的人,遗体可以给医生们做研究。”

在遗体捐献志愿者中,有教师、医生、公务员、个体工商业者……生前他们为国为家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离世后,又将身体奉献给了医学教育事业。因为“生命”二字沉甸甸的意蕴,他们愿意以遗体捐献的方式留爱在人间。

“今年是武汉市红十字会开展遗体捐献的第22年,虽然目前遗体器官捐献的参与者越来越多,但是相对于医疗临床上的缺口,仍然捉襟见肘。希望更多的人能参与进来,以奉献精神将爱传递下去,让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呈现。”骆钢强说。

最后的晚霞和最初的晨曦一样都是光照人间

——感恩,你们让生命在奉献中升华

去年2月16日,全国第一例新冠肺炎逝者的遗体解剖工作在武汉金银潭医院完成,并成功出具新冠肺炎病理。

据了解,该遗体捐献者来自上海援助湖北医疗队所负责的金银潭医院北三危重症病房。该队领队郑军华感慨:“病理解剖对了解新冠肺炎的发生、发展过程非常重要,感谢捐献遗体的武汉‘大体’老师,他为世界作出了贡献!”

遗体捐献是生命的另一种选择,对捐献者而言是一种善良而美好的离开世界的方式。他们无私地捐出遗体、器官、人体组织,不仅为人类医学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也让众多患者重获新生。

据估算,武汉市每年需要超过1600具遗体,用于科研、教学和移植,但每年仅能提供约200具遗体。武汉协和医院、同济医院等6家具备移植资质的医院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武汉大学医学部等医学教学科研单位,都对遗体、器官、人体组织有极大需求。设在中南民族大学的中国人脑库中心,承担着建立达到国际标准的中国人脑库中心的重任,研究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机理,每年需要约500具遗体用于取用人脑标本,但武汉市红十字会只能提供数十具遗体。同济医学院、武大医学院和江大医学院,每年需要的遗体分别为500具、400具和200具,但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医学生不得不使用虚拟人体模拟软件练习解剖。

武汉市第三医院每年需要100万至150万平方厘米的皮肤用于移植,但武汉市红十字会仅能提供3万平方厘米。

“每次接受遗体捐献都是一次心灵的净化,感恩遗体捐献者们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整个社会的崇高精神,我们不能愧对他们的这份真情。”武汉协和医院心外科主任董念国说,作为一名医生,要用温暖的心、冷静的大脑、精准的手,进行每一次手术,才对得起捐献者的人间大爱。

赞(6375)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蓝琛资讯网 » 素昧平生,却在清明时节献上鲜花与思念,只因——你的名字烙刻进我的生命里